关于小说创作的一些思考-2

帆过十洲:

之前大概整理了一下我写一篇小说时的整体思路,最近关于几个具体问题又有一些个人的思考,整理备份如下,欢迎交流探讨。


这次思考的主要中心是“人”:我们是人,我们创作的作品表达的也是人或者人之间的关系。


 


1、人设不契合的必要性和表达方式


首先,做人设的基础是符合人性,在“人类”的可能性范畴里(即使写科幻写了外星人,写玄幻写了妖魔鬼怪,但我们作为人,表达的还是人类社会的情况)。


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不可以让TA的人设完全契合场景(或者角色身份)的,这个人的性格一定要是多面的、矛盾的,否则故事就不够打动人,会形成“脸谱化”的问题。例如,一个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犹豫选择效忠国家的战士,和一个在爱人与国家之间纠结着选择了国家的战士,前者完全契合“战士”的身份,但后者更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有一种情况可以设定一个完全契合的角色:这个角色在故事的进行中发生了变化,对原本的契合状态产生了怀疑,或者做出了不契合的举动,进而衍生出矛盾,让故事行进。


对于人设的表达,最直接而快速的方式是将人物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里,通过人物在这一环境中的各种举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特质。很多人常说医院最能看出人性就是这个原因:医院中的人被置于了直面生死的极端情境下。举例不多说,直接看《羊脂球》。


 


2、剧情与感情的关系


剧情也就是故事情节,感情包括但不限于爱情、亲情、友情等。


有人说,他擅长写剧情而不擅长处理感情,我也曾经和朋友说我很喜欢的网文作者之一priest剧情把控很好但是感情戏处理有点突兀。这些实际上都是将剧情和感情割裂来看的,但其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剧情是由人参与推动的,在发生某件事的时候,参与事件或被事件影响的人的情感必然会发生波动,事件的背后是会有情感的归因的。我曾经认为如推理小说这样特定的文体是可能剥离情感因素的,但最后发现不是的,这里的焦点是在剧情上,但感情的体现是不可能彻底回避的,它可能出现在侦探与罪犯之间,也可能出现在罪犯和受害者之间,或者不同侦探之间。


剧情与情感相关并不意味着感情必须使用一定的篇幅进行细致的阐述,只需要在安排剧情时考虑情感的因素,可以让剧情更加合理。


而将感情的产生、发展、表现置于事件中,也可以将读者更好地带入感情中去。


在我的创作观中,事件和情感是纠缠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的。


单纯的感情写作或曰心理独白也是可行的,如《等待戈多》,但我个人是不喜欢、也没有尝试创作过的。


 


3、真实感的寻求


我在创作中追求极致的真实感,我认为越让人觉得“这是真的”的故事越能打动人,越能更好地传递我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上面两点我不断强调“人”的属性的原因。


达到真实感的途径根据具体情节不同有所不同:


其一是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只需白描即可。譬如我要写角色划伤了手指,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有意外受伤的经验,至少都有验血打针的经验,可以从“划伤了手指”“流血”等情节产生“疼痛”这样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时候是无需太过费心的,简单的白描带过就可以进行具体剧情的推进了。


其二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但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需要将它与绝大多数人经历过的事情进行转换和关联。譬如写住院,身体一直很好的人可能从来没有住过院,但大部分人还是去过医院的;再如写讲授知识,不是每个人都当过老师,但是谁还没当过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寻找大部分人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关联,交由读者想象,可以产生真实感。


其三是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自己却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首先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将它转化成第一种情况。但如果受限于条件无法满足,假设我心脏不好没有坐过过山车也不可能去坐一下,那么就可以转化成下面的这种情况,只不过可以询问的人增多了。


其四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写这类事情首先需要查相关资料,确保自己从理性上了解这件事情,然后尝试寻找亲历者的自述资料,从感性上理解这件事情。如果查不到后者,可以尝试寻找别的作品中表现这一情节的片段,包括但不限于小说、影视剧、戏剧等;或者尝试寻找与这件事有相似性的其他事件进行理解。这类事件如濒死状态的描写,首先要查证医学资料,角色是因为什么濒死的,这种情况下人会有哪些状况;其次可以通过百度、知乎等途径查询有没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提问,或者询问自己知道的曾经有过相关经历的人,这一方面越多越好;最后可以尝试回忆经典作品里的相关描写——不可能想不出来,除非你连《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没听过。通过这一系列的查询资料,即使写作者仍然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也可以进行创作了。


 


4、虚构故事的边界


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虚构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说是必须的。但考虑到故事的通顺,虚构应该有一个边界,我认为边界在“可能性”与“合理性”。


“可能性”是指读者们可以想象的,不要让这些虚构的部分成为读者理解作品的阻碍。例如作者写一个外星人,如果这个作者是一个物理天才可能真的能想象一个四维生物,但是绝大多数人理解不了四维,那么就不要把外星人设定成脑子里的那个“四维生物”了,转而采用生活在三维世界中的凡人可以想象的形象塑造这个外星人的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到故事中去。


“合理性”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指逻辑自洽。一是虚构的背景部分要可以自洽,例如我虚构了一个极度发达的真·共产主义社会,那么我就要完善地设定好这个社会的运行逻辑、制度、经济模式等,在这个模式下展开故事,所有的情节都遵循这一系列的设定,那么就没有问题。如果出现一个前后矛盾的设定,将会对故事的整体性造成很大的打击。二是指角色的虚构行为在人类行为的可能性里,例如我写开宝马的A给了潦倒的B一百块钱,可以写B因此要感谢A,可以写B因此死缠烂打A想要更多钱,也可以写B觉得A鄙视他所以怨恨A,但不可以写B从裤裆里掏出一颗雷炸死了A。因为B既然有一颗雷,他是可以用这个雷去弄到钱的,如果他不去使用雷弄钱,就说明雷对他很重要,他不可能因为一百块钱用这个雷炸死A。


 


以上,欢迎交流指正。



评论
热度(151)
  1.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灰背隼 | Powered by LOFTER